去年,楊瀚森在自己的菜鳥賽季結束後,不少球迷就對他想要衝擊NBA持不同態度。一部分球迷認為楊瀚森該趁著自己還年輕,早早去NBA曆練;另一部分球迷則是又拿出那套“CBA都沒統治,拿什麽打NBA”的言論。而今年想要再度衝擊NBA的曾凡博,則是又被不少球迷用這套站不穩腳跟的理論套住了。
本賽季,曾凡博在常規賽打出場均14.6分4.7籃板1.9助攻0.8搶斷1.5蓋帽的數據,成功當選了進步最快球員,並且還入選了全明星和國內球員最佳一陣。總決賽如果不是曾凡博因傷未能出戰,北京其實很有機會拿到總冠軍。
而在季後賽期間,便有消息傳出曾凡博已經簽約哈登所在的美方經紀公司,準備在今夏再度衝擊NBA。年輕球員有這樣的雄心壯誌本就應該鼓勵,但不少球迷又開始質疑“CBA都打不明白,就想著去打NBA?”
因為姚明、易建聯的例子,不少球迷就覺得必須要在CBA打出絕對的統治力,才能夠去挑戰NBA。但這套理論其實真的站不住腳跟,當初的鳥人安德森也曾來到CBA的江蘇隊效力,當時他在CBA的數據場均僅有13.7分11.5籃板,但這樣的平庸數據,並沒有成為他追夢NBA的絆腳石,安德森之後去到NBA,足足在聯盟打了16年之久,NBA生涯場均得到5.3分5籃板,並且為熱火2013年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。那麽他當初統治了CBA嗎?他就不能打NBA嗎?
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,那些統治過CBA的球員,像弗雷戴特當初在上海的時候,連續多個賽季轟下場均30+得分,甚至有過單場70+的壯舉,但他之後回到NBA,有站穩腳跟嗎?2018-19賽季弗雷戴特重返NBA,加盟太陽,結果隻打了6場比賽,場均僅有3.7分,便再度被NBA拋棄。
在某些球迷眼裏,隻把是否統治了CBA作為評判球員能否進入NBA的標準,實際上是非常滑稽的。殊不知除了中國球迷,外界人士根本就不重視CBA,甚至會覺得CBA在亞洲這樣籃球水平本就落後的國家,根本就沒有任何參考性。
像楊瀚森今年衝擊NBA,不少NBA球隊就明確表示自己並沒有關注小楊在CBA的表現和數據,了解楊瀚森是通過當年的世青賽和去年的夏季聯賽。而像曾凡博這樣具備身高優勢,且能投能防的3D,如果能夠去到NBA,加盟一直缺乏鋒線的球隊,並不是沒有機會在聯盟站穩腳跟。